1)345.朝鲜之战(4)_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新时间:2o12-11-13

  尽管南朝鲜大臣们群起反对,但在朝王李爀的反应却与众不同。说起来这位支系入继大位的君王现而今不过三十五六,若是好生保养的话,还能再做二十年的朝鲜之主,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放下已经到手的权力,去做一介囚徒或是想做囚徒而不得,他又如何肯呢。于是,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支配下,李爀的倾向是不言而喻的。

  可惜的是李爀虽贵为朝王,但一来继位不久,权威未现,二来得位不正,除部分希图幸进的臣子外,议政府的大佬们对其颇有忌惮,所以他其实不好出面支持崔英之,出面了也未必能压制百官接受郑藩的条件。

  但李爀不能做的事,有人能做。战乱之极,兵权最重,因为拥立之功由从三品清州兵马虞侯直升正二品御营厅提调的崔宪很快率领八百名朝军接管庆州城防,并把兵开到了各处临时衙门的衙前。擎刀柱枪的兵丁虽然面对来袭的清军只是鱼腩,但在手无寸铁的南朝鲜百官的眼里却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快刀。

  或许崔宪并不敢真的下手,但朝中的形势因此大变,迫于兵威的议政、赞成、参赞、判书、参判、司宪、司谏、承旨们只好一面咒骂“武夫乱国”,一面在“国之将亡”的唉叹声中最终同意了日后被称为《乙亥密约》的朝郑条约。

  条约既然签订,大批已经运抵济州的物资便开始6续自镇海、木浦上岸。源源不断的粮食、布匹虽然没有立刻赈济到逃难的朝鲜百姓手中,但却在以讹传讹之下神奇的抚平了难民们的不安情绪。在此基础上,受到郑藩支持的崔宪很快在流民中召集了一支万人军队,并用郑藩提供的军械将其武装起来。

  鉴于崔宪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少忧心忡忡的朝鲜中下级官员便纷纷上书抨击其“不法”、“专权”和“图谋不轨”。但当初开入庆州的八百兵丁已经让朝中众贤有口不能言了,更何况如今对方手上有万人之众,朝中还有崔英之为其仗言。

  既然正面扳不倒可能为害的权奸,阴谋诡计便悄悄浮出。须知道崔氏兄弟如今的地位是靠着拥立之功,于是便有人通过内廷向李爀进言,叙说崔宪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了王家的存在。经过几番枕头风的拨弄,李爀终于同意分割崔氏的权力。

  随即南朝鲜兵曹宣布以效仿郑藩为名实施兵制改革,设立协营哨队体制,一协辖四营,一营辖四哨,一哨辖四队,每队十五人略大于郑军的班;队设正九品队官、哨设正七品队官、营设正五品营官、协设正三品统领。

  根据兵制改革的方案,崔宪招募的一万人便被分为了十协,尽管崔宪本人以本官出任左翼大将并掌五协兵马,但一来其原本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