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二章 人拉肩扛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卖萌,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不过,听说干一年的活还能胖20斤,吴绮琪还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没办法啊,这山里头,夏天热得流油,冬天冷得透骨,要把这一根一根的钢梁运上山,没点体力还真顶不住。体力从哪来,不就是靠吃出来吗?那阵子,我一顿能吃一整个蹄膀,一年吃下来,可不就胖了20斤吗?”胡学伟说得像真的一样。

  “这倒是,我过去有个胖子叔叔,他也说过,越干活就越容易胖,反而是闲着就会瘦的。”于晓惠笑着说道。想起远在非洲的宁默,她不由涌起一阵温馨的感觉。当年和唐子风、宁默一起去夜市吃烤串,听他们俩无厘头地聊天,是于晓惠心里最温暖的记忆了。

  “抬钢梁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东西细细长长的,多找几个人抬也就抬上来了。可是机床是一个铁疙瘩,就算有足够多的人手,也摆不开。还有,钢梁磕一下碰一下都无所谓,机床是精密设备,磕碰一下就坏了。”陈泽森给自己找着理由。他是名校毕业的硕士,头脑还是很灵的,能够看到不少问题。

  胡学伟说:“陈工不用担心,我们这边山里的农民有经验,要运那种笨重的东西也是有办法的。至于说磕碰的问题……,呃,稍微小心一点应当也是可以做到的。”

  于晓惠摆摆手,说道:“我们来实地调研,就是要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小陈、小吴,刚才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之一,你们考虑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设备运送的困难吗?”

  听于晓惠给自己出了题,陈泽森、吴绮琪都认真起来。他们素知这位于总工平日里待人很温和,但在涉及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却是非常较真的。他俩都是于晓惠很看重的人,算是于晓惠亲自带的徒弟。现在师傅发话了,他们岂能等闲视之。

  “刚才泽森说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机床太重了,搬运不便。我觉得,肖教授搞的机床模块化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机床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的重量不超过……,呃,不超过200公斤,这样运输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吧?”吴绮琪献计道。

  “模块化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咱们开发的扶贫机床,可以全部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运输方便,未来的维修也会比较方便。农村地区要找起重机也不方便,单个模块的重量轻一点,拆卸的难度也能大大降低。”陈泽森说。

  “可是,机床底座怎么办?”吴绮琪问,“难道我们把底座也拆成几块?这样会不会降低了机床的结构强度?”

  “理论上说,是会有一定影响的。”陈泽森皱着眉头说,“一般的机床,底座都是整体铸造的,这样受力比较均匀。如果拆成几块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