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三章 洪武帝归天!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对朱雄英叩拜。这大礼一行,洪武一朝就算是过去了,大明朝迎来了第二位皇帝。

  用手指抹了抹眼见,悲色不改的朱雄英,摆了摆手:“诸卿,免礼平身吧!”

  遗诏虽然写的清楚,但朱元章毕竟是开国帝王,丧仪如此简单,还不许子孙奔丧,于国于礼都不合。他明白,老爷子不让诸王奔丧,是怕帝位更迭,朝局不稳,诸王中有心怀叵测之人,趁乱谋逆。

  这话朱雄英不能说,容易被人攻讦,说起继位不正,所以他老人家就代劳了,直接写在遗诏里,替孙儿争一个清白,真可谓一片良苦用心。

  “圣人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先帝的遗诏,朕不敢不遵。”

  “但丧仪过简,不仅委屈了先帝,更令诸国使节嘲笑我大明不懂礼仪。......”

  新皇要尽孝,要把礼仪搞的隆重一些,以彰显先帝的创立国家的功劳,及宣扬国威,这一点无可厚非。虽然违制,但也是人之常情,诸臣也都没甚异议。

  至于,命诸王率子嗣进京奔丧,这却是个大问题。先帝驾崩,国家震动,朝廷一边要治丧,一边又要筹备登基大典,谁有功夫去看着他们呢!

  他们的三护卫,少则几千,多则一万大多,这么多军队一股脑的开到应天,不仅劳军伤财,更是会造成京畿守备压力过大。

  “皇上,先帝新丧,举国哀痛!诸王定然也是悲从心来,而这么多军队开来,难免发生口角。”

  “真在国丧期间发生此等荒唐事,先帝的颜面何在,陛下的颜面何在,朝廷在诸国面前又改如何自处呢!”

  礼部尚书-陈迪的话,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他们的意思很简单,既然先帝已经把难开口的话说出来,皇帝从了就是,没必要给自己平添烦恼。

  当然,也有附议朱雄英之意的,比如左佥都御史-景清。先帝国丧,新皇继位,乃国家大事,名正言顺,召诸王奔丧、观礼,名正言顺,为什么要拦着。

  有先帝的遗诏在,又有诸部重臣,还怕什么非议。谁要是借机发难,或者不识大体,自有国法论处。

  “湖涂,书生就是书生,你知道他们三护卫加起来有多少人吗?”

  蓝玉鼻子都气歪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太孙继位,见着亮光了,还能让他们带着三护卫来捣乱?

  先帝有二十六子,在藩的儿孙有几十人,要是让他们带齐了护卫,那就是几十万人。先帝新丧,政局晦暗不明,这时候一根柴火就是冲天大火。

  到时候,别说新帝能不能顺利继位,先帝的丧事能不能办下去,还不知道呢?亏得景清是读书人,“八王之乱”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吗?

  就在蓝玉拱手要劝谏,新帝不可因为愚孝,误国家大事之时,朱雄英却抬手制止了他。

  “景御史之言,朕深以为然。朕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