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常氏兄弟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王来往,不了解他很正常。

  可常升每年都会奉旨回京觐见,与外甥经常见面,也听老三-常森说过不少殿下的事。拿秦王-朱樉的事来说,杀伐果断,展现无疑。

  陛下对的宠信,更是一日胜过一日。朝中已有流言,说虞王大婚后,便会被立为太孙,把错过的册封年,给找补回来。

  “大哥,你得拎明白了,虞王才是常家真正的依靠。”

  “只有他好了,咱们才好。只有他入主春和,常家才有将来。”

  “过去,他还小,不需要咱们出多大的力,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北伐刚开始时,陛下就让年仅十三岁的谷王朱橞,赴上谷建藩。那个地段是防御北元的前沿,与北平互为犄角,互为屏障,进而落实诸王戍边的政策。

  也就是说,往后边廷兵马的指挥权,要么在诸王手里,要么就要是东宫掌握的将领。包括让虞王到秦藩任监军,都是陛下在为将来布局。

  用常升的话说,甭管大小松山的是散兵游勇,还是前元的主力,都所谓,只要能虞王成事,他们哥俩就得跟老三一般,俯首甘为孺子牛。

  退一万步说,如果常茂以出兵大小松山是图费国帑之举。随便找个理由搪塞掉,耿炳文也没法把他们怎么样。

  但这个举动传到陛下耳朵里,他老人家就会认为,常家不支持自家外甥,那常家再次失势,便就在眼前了。

  恩,“虞王是咱们外甥,身为舅舅,要是对自己的外甥不好,那就是居心叵测!”

  “二弟足智多谋,且句句真知灼见,愚兄是万万不及的。”

  对一般的臣工来说,陛下老了,冯胜等老一辈的人,也总有走的那一天。靠太子目前来说,最稳妥的选择。

  但对于常家来说,他们天生的立场就是虞王,也最合陛下心意的。兄弟二人与皇长孙是至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放下手中的茶盏,常茂下定了决心:“陕西行都司衙门的主要任务,是防范东察哈台汗国及西北诸部,你留下镇守都司。”

  “愚兄亲自提兵东进,彻底铲平大小松山的元人,马匪。至于火器,不必全听耿炳文的,携带一部分火铳即可。”

  说完战事,常茂还叮嘱弟弟,给老三去一封信,表明常家坚决拥护的态度。

  老三这些年,一直守在武德殿,尽心侍候殿下,在虞王面前,他的面子是顶了天的。有他多多进言,别让外甥误会了他的娘舅再观望什么,那就不好了。

  呵呵,“大哥,大哥,老三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吗?”

  都是亲兄弟,常森是什么德性,还用说吗?打小就是,摁着脑袋都不带喝水的。现在,长大了,当差了,就能听话了?

  京畿的勋贵子弟怎么说的?常森才是外甥,只要虞王发话,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眨眼的。

  “不行,那这信也得写,关乎常氏的将来,容不得他使小性子。”

  “告诉他,他要是犯倔,老子就抽他去!”,说完这话,常茂一甩袖子,走到堂前,吩咐卫士,擂鼓聚将,他郑国公要出征了。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