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七章:天授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准确拿捏了这个时代的潜规则,那就是以忠诚换前途。

  查举制度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三百多年了。原先的任人唯贤已经成了认人唯亲。

  毕竟很简单的一个事,那就是成为孝廉的回报太大了。选上了就是至少六百石的大吏的起点,一不小心就能奋斗出个世出二千石的家族,所以谁不想当?

  但话说个残酷的,那么多人都想当,凭啥就给你呢?你家世好、长得好,学问好,哪哪都好,但那又怎么样?征辟你对我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吗?没有!

  所以察举制演化到后面就是征辟自己的亲属子弟,这些好事肯定给自家人呀。这样自家人的富贵就可以绵延下去。但有时候自己没有子弟,又或者子弟不在自己征辟的范围,那怎么办呢?有权不用,权力作废。

  这时候就有一个代替的方案,那就是征辟本地的俊杰,但征辟了你之后,你和我的关系就是类似于君父的关系。这是一种新的拟亲关系,来填补不能征辟自家人的空白。

  所以这就是为何被征辟的僚属皆要称呼自家郡守为主公了,因为你一旦被征辟了,就是他是主,你是仆。甚至你主公死了,你自己还要守孝三年。要知道,老父死了现在都守不了三年的,可见这两者的关系比父子还要重。

  这就是本朝的潜规则,用忠诚换机会。你自己也成了既为汉室之臣,也为辟主之仆,这就是二重君臣关系。

  这个锁链是无法打破的。因为一旦你背主或者卖主,那不仅是你,甚至你的家族都会失去再次被辟举的机会,换句话说那就是政治生命的自杀。

  这就是袁绍不担心董卓叛他袁氏的原因,除非他董卓不想混了。

  只是在袁绍自矜的时候,他的多年好友,也是这次随行的参赞许攸却持不同的看法。

  许攸很认真的对袁绍说:

  “本初,你如果这样看董卓就未免太看轻此人了。以我来看,此人凶悍难制,必生后患。我们这次西进,定不可懈怠轻忽,如有必要非得行霹雳手段,先将此人拿下。”

  许攸最后点出:

  “既然董卓为恶虎,那他的最好归宿就是槛笼。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要防患于未然呀。”

  许攸所言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所以袁绍颔首认同,做好了到河东后就解除董卓兵权的打算。

  想了想,袁绍又再次问到辛评:

  “仲治,你这次去河东可看得什么出色人物了吗?”

  辛评想了想:

  “论武勇,河东幕府上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勐士,如华雄、郭汜、樊稠等皆为勇冠三军之徒。但此等皆为粗莽匹夫,不值一提。至于文才者,评未见。”

  袁绍听了这话,不大信,反问了句:

  “河东也是天下之精粹,董卓坐拥此地,怎会无一二高士入幕呢?”

  辛评惭然,老实道: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除了主吏与董河东密谈,我们都是在大厅和河东将吏们宴饮,但彼辈皆为关西人,和我等使者团说不到一块,所以仆也了解甚少。”

  见袁绍有失望色,辛评说了一人:

  “虽然彼等皆为关西士,但仆还是遇到一个不凡的。只是此人目前还是河东幕府的一小吏,但我觉得此人不凡。”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