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浙东学派,事功之学_朱家小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实在事功二字,那就最好了。

  正如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在下诵读多遍只觉得振聋发聩,真可谓做官至理。”

  两人的谈话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反应过来的杨宪站起身来拱手。

  “抱歉,周王殿下,在下公务在身不能多待了,暂且告退。两日后是在下的贱诞,若周王殿下有空,在下略备了些薄酒。”

  “杨大人身为左丞肩负中书省之重任,请便吧。不过后日礼部似乎找本王有事,应该是大婚的事情。”

  对于杨宪的邀请,朱橚却没急着答应。

  “周王殿下的婚事要紧,若稍有空闲得以前来,在下荣幸之至。”,说罢杨宪就拱手告退了。

  朱橚目送对方离开,若不是对方事务繁忙,他还真想讨论讨论对方的事功一说。

  少顷,李谦走了过来,“先生,方才杨左丞口中的事功,听上去颇为耳熟。学生记得北宋有个永嘉学派,似乎贯行的就是事功一说。”

  方才他就在不远处候着,两人的对话自然都听在他的耳中。

  朱橚点点头,“不错,正是浙东学派中的永嘉学派。如果非要算的话,当年的浙东四先生就是遵照他们的事功之理,出山辅左尚是吴王的父皇。”

  闻言的李谦若有所思,朱橚来之前的翰林院不只是程朱理学,其实还有宋廉带来的浙东学派思想。

  “先生,杨左丞是刘大人的弟子,可学生看着他平日的所作所为似乎与刘大人不太一样。他似乎,似乎。”

  “似乎有点像个酷吏?”,朱橚接着他的说话道,“你也听说恩科北场的事情了?”

  李谦点点头,“先生,据学生所知,此次恩科北场之所有考生人数超过上一场,盖因为杨左丞给北方各地布政使司下了死命令。

  所有符合恩科资格的考生,无论年纪、无论意愿全部送到都城来参与科举。贡院中又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学生阅卷的时候,曾看到不少字体歪斜、文语一概不通的试卷,着实头疼。有些字体端正,可文章写得是胡编乱造,曲解圣贤之书。”

  这番话出口,朱橚倒是转而反问道,“李谦啊,你来说说。若你换做洪武三年的杨宪,你会怎样?”

  “若是学生的话,肯定不愿意在扬州府待上六年。”,李谦不假思索地说道,“寻常知府不过四品,管的只有一府之地。而中书省居于六部之上,掌的是天下之事。”

  朱橚看着杨宪离开的方向,悠悠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后日的诞辰我还是不去了。

  至于你们几个,嗯,就别去看热闹了。杨宪此人的我总看着有些不对劲,少些往来为妙。”

  纵然方才杨宪展现出来的,是一个能臣的做派,可朱橚隐约感觉杨宪还是隐藏了很多东西。

  对于杨宪,其实朱橚多少有点理解的。对方是浙东一派出身,可朝堂上的浙东一派说得好是处于劣势,说得不好听就是在淮西一派独大,他们夹缝生存。

  浙东四先生,先不论早逝的两位,宋廉一辈子其实没做过什么实权大官。刘伯温倒是管着都察院,可总是不得圣卷。

  李谦自然不会拒绝,拱手回道,“先生,学生这就告诉他们,后日不要去参加杨左丞的诞辰。”

  “对了,他今年多少岁来的?”

  “先生,好像是三十九岁。”

  朱橚在了解冯胜这个宋国公的时候,也在不断了解庞大的淮西功勋集团。相比于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淮西一派,杨宪还是太年轻了。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