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章 大发其财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碧、凤庆邹自贵等人。除了邹自贵,这些人驻地都在永昌以北,消息还是李定国传过去的。

  马宝是朱由榔登基时就从龙的旧将,作战勇猛,深谙谋略,是旧明军系统里最厉害的猛将。可惜部众去年被逼到丽江、鹤庆一角,一直无法与朱由榔汇合,没有追随皇帝南征北战。

  自从茶马商道重新开通,马宝的部队靠茶税逐渐恢复元气,配合李定国在大理把吴三桂所谓的忠义十营杀得屁滚尿流。

  马宝有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皇家茶叶有限公司上缴的,他对陛下为何向自己缴税有点想不通,诚惶诚恐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他终于想明白,这就是陛下偷摸给自己送钱开小灶啊。关爱之心拳拳,可感日月。所以他把自己当成陛下嫡系看待,在奏疏中感激涕零,发誓要为陛下守好鹤庆、丽江两府,给吴三桂好看。

  有马宝和李定国的五六万精锐坐镇滇西,吴三桂主力一刻也动弹不得,只能持续失血,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李如碧和邹自贵也没什么军情,发财的主意倒很多。他们听说宁台厂赚钱赚得厉害,也想开山挖矿,分一杯羹。

  云龙州和顺宁府也有大量矿产资源,其中云龙州最为丰富,银、铜、铁都有,还是井盐的传统产地,富得流油。

  李如碧手里很多闲钱,就琢磨着钱拿在手里也是发霉,不如拿来继续投资,开山挖矿。

  关于两地开山挖矿的申请,朱由榔觉得需要谨慎考虑。现在没有公司法,也没有大量审计人才,矿山开了怎么确保利益分配到合适的人手里,是很令人头疼的问题。

  滇西南崇山峻岭太多,又没有一条河流能贯穿各府,消息传递非常困难。从云龙州到志灵城,急递最快也要两个月以上。遇到天气不好,使者一个往返就要半年,真是奇慢无比。

  等矿山出了问题,反馈到安南,做出处理意见再传达回去,黄花菜都凉了,不得不慎重。

  总而言之,滇西南现在一片欣欣向荣,和去年年初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种迟到大半年的庆贺奏疏,让朱由榔哭笑不得。不过比起冯双礼和文安之,滇西南众将的消息算很灵通了。

  冯双礼远在四川建昌,和鹤庆府之间只能通过山间小道沟通消息。他在奏疏中恭喜陛下收复缅北,取得通海大捷。

  他的部下们本来蠢蠢欲动,准备投清。磨盘山之后,朱由榔率领明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那些提议投清的将领也慢慢转变了态度。

  建昌派之所以想投清,主要是对李定国的排挤感到愤懑,对抗清形势感到绝望。后来他们忽然发现,大明还是朱家的天下,李定国排挤他们有什么关系?只要皇帝对他们没意见,他们就还能立足。

  皇帝不是写信让他们经略四川吗?他们就从四川行都司一路向北,拿着去年那封信件前往成都。

  成都之前还在明军手中,属于旧川军系统,兵力有限而且战斗力很可疑。守将刘耀和副将杨有才都是胸无大志的家伙,把成都经营得千里荒芜,杳无人烟。

  他们见到皇帝的亲笔信件,立即向冯双礼移交了防务。

  冯双礼大军得到成都这块宝地,军心大振,立即屯田复垦,慢慢恢复元气。

  为了表明决心,和投清划清界限,狄三品等投降派摇身一变,成为铁杆反清派。现在谁还敢在建昌或者成都说出半个“降”字,会马上被拉出去乱棍打死。

  冯双礼在奏疏中强调了这种变化,表示绝对不会再有投清的情况发生,任何苗头都不可能存在。请求陛下网开一面,不要再追究手下将领们的罪过。

  朕没听说过建昌有谁投清,都是大明的忠臣,谁说建昌军投清都是造谣诽谤,这种无稽之谈朕是不会信的——朱由榔这样回复。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