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挥金如土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子嗣,未来能不能生出儿子还是未知数。万一不幸阵亡,有一个地方享受香火也是好的。

  一番折腾下来,赏赐、抚恤和建英烈祠的预算,总共花了三万多两,让朱由榔心痛不已。不过这笔钱绝不能省,否则以后将士不用命,打了败仗,损失的钱更多。

  况且钱就是用来花的,这些钱发给士兵,士兵又会在城内花掉。赚到钱的各种老板也会消费,买地盖房盖商铺,最后又有很大一部分变成商税和土地出让金,回到县衙手里。

  朱由榔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内循环。钱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放在金库里只会发霉。

  另一处需要花钱的地方,是采购新式火铳,用来给部队换装。

  根据张仙保等人在雷州战役的反馈,火铳手在前线的混战中比较被动。一旦防线被敌方精锐所渗透突破,火铳手就无法安心装填弹药。他们配备的腰刀又很难破甲,没法迅速杀敌,清除威胁。

  面对这个问题,朱由榔立即想到刺刀。所谓三刀不如一枪,穿刺比劈砍更容易破甲。配备刺刀可以大幅增强火铳手的近战能力,让他们可以迅速清除身边的敌人。

  可无论是交铳还是缅铳都太短,安上刺刀效果也不佳。如果刺刀太长,又很容易折断。这个时代的钢材质量不过关,即使三棱刺刀也不能做得像大刀那么长。

  所以必须改良火铳的制式,加长枪身,使火铳套上刺刀后最少长六尺。当然也不能太长,枪身太长就会很重,不方便携带,而且影响火药装填速度。

  除了刺刀,燧发枪的自研自产也要提上日程。现在燧发枪基本靠缴获,或者不知道经了多少手的走私,价格很贵,还有价无市,大多数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各州县的造枪师傅被召集到志灵城,参与新式武器研讨。和大明皇帝面对面讲话,让他们诚惶诚恐,大气都不敢喘。

  可当朱由榔说完诸多要求,看完样品,所有师傅都纷纷表示燧发枪很难造出来,尤其是合格的簧片和燧石,很不好生产,勉强做出来成本也很高。

  更别提还有附加要求,枪身又要长又要轻,还要结实不易折断,更不能炸膛。这些特性单一样很容易解决,加在一起就很难实现,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最后还有三棱刺刀,怎么方便又牢固地安装在枪上也是个问题。

  朱由榔认为燧发枪又不是原子弹,西洋工匠都能造出来,安南工匠造火铳经验丰富,又有样品参考,没理由不行。

  如果这些人造不出来的,肯定是因为钱给得不够多。

  “朕给你们每人发五十两经费,把你们的徒弟,师兄弟,好朋友都找来,就在志灵安家。三个月之后交仿制样品。谁的枪好,造价低,朕就给谁出钱开工坊,下订单采购。

  记住,朕今年至少要采购一千把燧发枪,以后每年至少三千把。每把枪至少给你们留半两银子利润,注意,是去掉所有成本的利润。能赚多少钱你们自己算。”

  朱由榔现在钱包鼓,出手非常豪爽,整个人看起来充满自信。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