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章 大军火商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也花不了二十两银子。

  而且他们发现这里面有个漏洞,陛下并没有禁止各家之间相互沟通,他们完全可以几家合作,每家研究几个零件,最后再组装为一把完整的枪。

  陛下也没说样品之间不能一样,不是吗?

  等会终人散,朱由榔喃喃自语:“这些人里个个都是人精,到底有没有人能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大军火商?真的非常令人期待。”

  ……

  除了枪械工匠,朱由榔还接待了火炮铸造专家,盔甲制造专家等。和枪械一样,谁家的质量好,造价低,就向谁下单。

  不过火炮只有两家竞争,这种屠龙秘技一般掌握在官方手里,民间懂的人太少。还好这次要造的只是三磅轻型野战炮,想来再怎么差也不会炸膛。

  困难在于如何能让一匹马拉着跑,四个人扛起来不费力,比较让人头疼。

  盔甲制造商的任务更简单,不就做一个背心,中间插块铁板吗?轻便结实,胸口的兜能放铅丸,五十步外能挡子弹,听起来都不难。

  这些人都痛快地领了五十两研发经费,准备用尽平生所学,拿下即将到来的大订单。

  在别的方面可以扣扣搜搜,在花钱打造武器装备上,朱由榔出奇大方。他认为这就是花钱买命的过程。

  假如花五十两打造的五把燧发枪,能在一场战斗中额外打死一个绿营兵,就不亏。清廷要花同样的钱来发抚恤。

  如果能多打死一个满八旗,那就大赚特赚。全国都不到十万满州八旗兵,五百万两银子砸光他们,谁敢说不划算?

  只要不被打得丢盔弃甲,武器用完还能再用,下一次再打出战果,那就是纯赚了。

  对于这种采购军备的方式,郭之奇颇有微词。

  “陛下,枪械火炮乃国之重器,岂能寄望于私造呢?朝廷已有安南这个稳固基地,可以重建工部军器局。我们自己开工坊造火铳,能从严把关,质量更好,也不用分利润给那些奸商。”

  “爱卿此言差矣!官造的质量怎么可能好呢?”

  朱由榔满脸不屑:“以前南北直隶军器局,每年花费几十万两,所造火铳、盔甲,连卫所兵都不愿意用。

  他们情愿拿刀剑上去砍,也不愿意用官造火器炸瞎自己的眼睛。如果官造火铳能不炸膛,盔甲能挡住箭矢,鞑子也许还在辽东捕鱼打猎。”

  “那是贪官污吏太多之故,老臣愿亲自掌管军器局,替陛下好好管理,严加监督。每把枪老臣都要试射,就不信那些工匠敢拿老臣的命开玩笑。”

  郭之奇和很多传统儒家学者一样,认为国事败坏肯定是因为君主不够圣明贤德;如果君主很贤德,那就肯定是因为辅政大臣道德腐败,太贪太坏。

  现在君主很贤德,自己也不贪污,肯定能把差事干好。

  “爱卿说笑了,以后我们每年要造几千几万把枪,每把都要试射,你处不处理政务了?再说尚书大人试过的枪,哪个士兵敢说不好?到时他们情愿把火铳当木棍使,也不敢有微词。

  官造便宜,是因为以前匠户不用给工钱。朕已经取消匠户,以后也不打算恢复,所以你招募匠人干活,还要发工钱。那些老师傅可有一大批不要工钱的学徒,爱卿打算怎么和他们拼价格?”

  “老臣……老臣也可以收学徒……”

  此话说完,连郭之奇自己也笑了。在不盘剥匠人的基础上,自己确实很难把造价压得更低。

  “如果这些商人胆敢敷衍朕,拿粗制滥造的东西来交差,不用朕下令,士兵们都能把他们活剥了。如果是官造,绝对无法有这种效果啊。”

  “万一这些人把新式武器走私给郑柞,或者是鞑子怎么办?”郭之奇说出了最后的担忧。

  “我们在城里划一块地,专门给这些人开工坊,严查出入,严禁私自夹带即可。我们有那么多巡检司,严查枪械盔甲走私还是做得到的。”

  朱由榔表情轻松,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不需要完全把所有漏洞都堵住,只要能提高走私的成本就行。

  如果郑柞或鞑子愿意花几十两走私一把枪,就让他们买好了。到时朕亲自带队走私,天天卖给他们。卖一把的利润我们能造五把新的,看他们有多少银子可以浪费。”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