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8章 协助剿匪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可喜的不合作态度,将李栖凤的雄心壮志浇灭一大半。

  可即将实行更严厉的海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谁也无法无视。五个人中有四个表现出担忧,也是人之常情。

  江南几战,一年内损失几万八旗子弟,让京师那些八旗贵胄心痛不已。在陆地上他们还对满八旗战斗力很有自信,涉及到海战,就另当别论了。

  他们对郑成功产生的恐惧之心,已超过剿灭安南朱由榔的欲望。

  不久前,福建总督李率泰上奏提议,将同安、海澄沿海居民迁入内地,断绝福建内陆与厦门岛的一切联系。

  一时间,加强海禁的声音在京师越演越烈,迅速获得八旗贵胄认同。

  有人说,如果把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全部迁入内地,设立边界,严加防守,郑匪和伪帝自己就会灭亡;

  也有人说,应将所有沿海船只全部烧毁,寸板不许下海。在江、河、溪流的要害处竖立桩栅关卡,不许行人货物越界。再派兵时刻了望,违者杀无赦。

  这样不过半年,海贼船只不能修葺,自然会朽烂。贼匪人数众多,粮草不继,自然会瓦解。此所谓不用战,而坐看其死也。

  如果京师决定实行这个严格的海禁政策,不但民间海船,连军舰都要通通烧毁。现在不造炮台,难道造新船?花费几十万两造出来,再白白烧掉吗?

  尚可喜那一句句“阿弥陀佛”,仿佛在说:“说这么多屁话有什么用,你以为大家都不知道造船才能抓到伪帝?大家只是不傻,会跟着你发疯。赶紧写奏折回京师陈情吧。”

  见所有人都支持造炮台增强防卫,李栖凤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放弃提议建造新舰船。

  两广总督可以节制两广官员,但远不是土皇帝。在座所有人都有向京师上书奏议之权,理论上连广东巡抚都可以不看他的脸色,更别提靖南王和平南王。

  五巨头大会非常不成功,只好草草定下权宜之计:调线国安率部回两广,进驻南宁府拱卫广西。高雷廉方向增兵两万,严守各府城,伺机支援沿海县城。

  徐闻知县李忠良守城有功,行文嘉勉;徐闻守备忠勇可嘉,暂代海安所游击一职,监督重修所城,待朝廷同意后再正式任命;栗养志丧师辱国,念其反击有功,仍留高雷廉戴罪立功。

  “督宪,琼州府该怎么办?”

  董应魁是广东巡抚,对治下领地颇为关心。

  “刘履旋和高进库皆是英才,一定可以稳得住。今年琼州府的税赋就不用押解回来了,让他们多练乡勇民壮,谨慎自保吧。”

  “督宪高见,下官这就去办。”

  ……

  回到临时官邸,李栖凤马上再度写奏折,力陈海禁之弊,称一旦焚毁军舰,剿灭伪帝无望矣。

  郑柞、武公悳已被伪帝打怕打服,断绝与两广总督府的联系。没有内应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