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打蛇七寸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往事早就“忘”了,一直以来对吴三桂都很客气,这次也不例外。

  “老朽近来追思当年太宗皇帝的用兵方略,从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打敌之要害。故老朽认为,不能继续在大理方向强行进攻。”

  此言一出,大家都觉得非常有理。他们在大理府打了近两年,连一步都没能推进,实在是太累了。

  大理玉龙关一线,全是明军精锐,猛将如云。不说李定国和马宝,就是窦名望、高文贵也难打得很。

  “经略大人所言甚是,玉龙关到永平的山道,全是壁垒,打起来实在没意思。”

  “对啊,丽江也不好打,马宝跑得比兔子还快,到处是伏兵。还有那些土司,打起来比明军还猛……”

  “我们应该打哪里呢?”多尼疑惑问道。

  洪承畴见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地看着自己,慢慢站了起来,用手指了指地图中间的一个位置。

  “这里,这里就是明廷的七寸,吾等齐聚五省之力,拿下此处,明廷必然首尾不能兼顾,坐等溃败。”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竟然是敌后的元江府。

  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冷气,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主攻方向。就算是通海战役前,吴三桂也只想过把临安府做为次一级战场。

  “经略,打元江是何用意?”年轻的多尼率先发问。

  “是啊,伪帝已逃窜安南,李定国也不在那里,打下来有什么意思呢?”

  只有吴三桂若有所思,几十年的仗打下来,他已逐渐超越战术家,向战略家迈进。

  “诸位请看,这是老朽近几个月搜集到的情报。”

  洪承畴示意心腹家将把十几封军情报告呈上给众将。

  开远、蒙自、建水都急需人力,对难逃来的百姓来者不拒。剃了头的可能还会监视一段时间,没剃头的基本上就被视为忠于大明的义士,或分田耕作,或直接拉到矿山挖银子。

  洪承畴花费了大量银子,招募到一批死士渗透进临安府,又花重金收买当地土司,打探到不少情报,至于宜良一带的走私贩子,也被他抓了一大批。

  前前后后,花了上万两,才搜集到这十几份情报。

  情报中,有几座矿山的矿坑数量,蒙自、建水良田复垦面积,宜良县钴料走私量变化,还有元江府每日开往安南的船只数量。

  这些情报每一样看起来都不起眼,比起有多少战兵,多少良将,这些民间情报很容易被忽略。

  吴三桂看完报告,马上领会其中关键,抚额叹道:“伪帝通过元江,可以源源不断获得大量钱粮,我们这么耗下去,永远不能把他们耗死的啊!”

  之前吴三桂坚持守住大理、楚雄,在玉龙关和洱海诸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修防御工事,就是为了阻隔滇西南和四川的联系,企图困死明军。

  没想到朱由榔短短一年时间,已经跳出了这个包围圈,跑安南种田,反攻两广去了。

  这个包围圈里固然还有数万明军精锐,却已变成吊着清军主力的诱饵。自己后知后觉,在大理玉龙关和李定国、马宝虚耗光阴,真是中计太深。

  想到固守大理的得意战略已毫无用处,吴三桂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挫败感。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