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家国_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休整,许明、吴三省等人继续出发,三天后,终于到达第一个目的地——元江。

  元江府城坐落在哀牢山脚下,临水建城因而得名。西汉时期就有人在此定居繁衍,已有一千多年。延绵千里的哀牢山在此留有一个缺口,让中原来的人,可以在此处进入滇西南地区。

  元江又称红河,发源于哀牢山东麓,自府城以下,水流渐缓,可供通航。船舶顺流直下六百里,就是有名的红河三角洲平原,也就是安南的核心区域。

  元江府城既是陆路隘口,又是重要河港,位置十分关键。

  许明想过从元江顺流直下,经安南升龙府进入北部湾,这样就可以打回广西了。可惜安南老街至安沛段险滩众多,没有大量熟悉水情的船工,贸然前往很危险,只好作罢。

  黄元才、王三才等一大批将领得知许明前来,都从各县聚集到府城,恭迎圣驾。

  “吾皇万岁……”

  许明骑在高头大马上,见路边乌鸦鸦跪倒一大片,连忙从马背跃下,将他们一一扶起。

  “各位将军真是太客气了,快请起。”

  这些广西回来的将领,很多都曾见过永历。这会儿再次相见,都感觉他已经变了很多。

  以前他是被软禁的对象,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如今带着两千虎贲前来,却是平易近人的姿态。真是奇哉,怪哉。

  看来传说中的三战连捷,所言不虚呀。

  许明倒没想那么多,左手挽着黄元才、右手挽着王三才,直接进城赴宴。

  这夜满桌鸡鸭鱼肉,珍馐美味,好不可口。众人打成一片,互相恭维,互相吹捧,喜气洋洋。你说我劳苦功高,从广西一路打回云南。我说你英武过人,阵斩贼酋,打得吴三桂落荒而逃,打得莽达跪地求饶。

  酒过三巡,许明放下酒杯,轻咳一声,肃然道:“广国公有亲笔书信托我带回,请众将一观。”

  说完,许明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给左首黄远才。

  元江众将不知道永昌那边发生的事,见贺九仪没有一起回来,早就心中生疑。见许明提起此事,连忙接过书信,一一传阅。

  每一个看完信件的人,都张大了下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陛下……信中所说……可是真的?”黄元才结结巴巴地问道。

  吴三省拍案而起,大声怒斥:“放肆,此信乃广国公亲手所写,陛下亲自带来,岂能有假?”

  众将互相看了一眼,连忙跪下请罪。

  许明将他们一一扶起坐好,宽慰道:“吾深知诸位对广国公忠心耿耿,不忍他就此卸甲归田。不过你们要记得自己是大明的兵,大明的将。这还有一封广国公的亲笔信,你们看后切记保密,勿令国公声名有损。”

  说完,又拿出一封信,再次给众将传阅。

  第一封信中,贺九仪简单写了已辞去军职,叮嘱众人继续为朝廷尽忠效命。第二封信里,写的却是家属事件的始末,还有南下沙廉的安排。

  第一封信是可以给所有人看的,第二封却只能给他的心腹看。

  许明对封建时代将领只知忠于上司,不知效忠国家的普遍现象,感到很无奈。如果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先忠于国家,后听命上峰,那吴三桂就不可能引清兵入关了。

  可惜这种思想,不是短期可以转变的,只能入乡随俗,顺势而为了。

  等众人将第二封信看完,许明猛然站起,拔出长剑,大声喝道:“广国公已远赴天涯,继续为国效力。你们若不想再当兵吃粮,我可以奉上白银千两,送你们去永昌当富家翁。但若想叛国降清,先问问我手中这把剑。”

  说完,用力一挥,面前的酒桌当即被斩下一角。

  许明这大半年打了好几场大仗,身上不知不觉间已有一股英武气概。此时长剑在手,更是威风凛凛。

  黄元才、王三才等人见此情形,哪里还敢二话,齐齐离席跪拜。

  “末将谨听天子号令,不敢有违。陛下恕罪……”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