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章 关系_你好,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知道呢?陈东来的心思就不在这里,可能这两年就准备回城;到时候带着柳娟,这就不好办了。”

  “柳娟估计也能想到,所以会尽力表现一把,多往陈东来那边站,增加分量。”

  “明儿到陈东来去打猪草了,咱们就看看柳娟帮不帮忙吧。”

  “肯定帮啊!”在陕北插队的日子甚是无聊,郑卫民觉得自己也变得开始期待八卦了,这种苗头很不好,但他又控制不住。

  第二天,柳娟果然跟着陈东来去打猪草了,而且背回来的份量远比陈东来要多。

  吃饭的时候,王云芳和郑卫民使了个眼色,一切尽在不言中。

  郑卫民觉得王云芳说的不假,就光是打猪草,知青点就分了三拨人。

  日子枯燥且乏味,每天醒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很无聊,郑卫民的选择是给小孩子们讲历史故事。

  有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大人也会过来听,并且发表一下意见,但他们讲的都是野史,非常野!

  比如蔡文姬在匈奴跟了几个男人,曹操睡了太后,关羽睡了貂蝉……一个个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郑卫民可不敢让小孩子们听这些,经常把话头给岔了过去;次数多了,便在村里人那边赢得了一个“面皮嫩”的评价。

  徐秀莲也经常过来听郑卫民给孩子们讲历史,在大队的小学里,这些都是副课,老师们并不上心。

  一开始的时候,她也没上心,权当一个乐子——在大队里的娱乐很是有限,一年到头可能也没有一场电影看,消息的来源只有广播。

  她又不像男人们可以去下象棋,缝纫上的活她也做不来,便过来听郑卫民白话。

  刚听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但听着听着她就感到不一样了;郑卫民讲的很细致,他会有自己的演义成分在里面,要不小孩子们才不来听呢。

  但郑卫民对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记得特别清楚,比如公元184年发生了黄巾起义,189年董卓进京。

  这两个时间点说出来的时候,其他的大人小孩根本就没在意,但徐秀莲专门回去翻了翻书,竟然还真对得上,这让她对郑卫民有些另眼相看了。

  在人少的时候,徐秀莲难得开了一次口:“郑卫民,你和陈东来真不和好了?”

  郑卫民笑了笑:“没必要了。”

  徐秀莲看到夕阳的红光洒在郑卫民的身上,这个少年一脸的淡然,一副与世无争万般皆可的样子,好像……无欲无求了。

  “你没想过回城么?”

  “回城……那太遥远了,我还是要想想怎么才能顶到麦收吧。”

  “我爸是支书,你们要是真的没粮食了,可以和大队借粮的;我爸一定给批准。”

  郑卫民的眼里有了一些光:“那可真是太感谢了。”

  “陈东来到这里好几年了,我总觉得那个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