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起稿,获奖作品售价,调侃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几个学生站在自己的画架前,或观察,或是凝神作画。画室中,只能听见铅笔划过纸上,所发出的声音。

  四尊石膏像,二十几套画架画板,在画室中并不拥挤,反而形成特殊的韵律。

  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窗台上,光线没有改变石膏像的明暗效果,反而给画室中增加了温暖的色彩。

  白墙,白纸,白石膏像,深色地板,褐色的画架与原木色的画板。整间画室就像是一幅油画,认真作画的学生,就是画中点缀的跳跃色彩。

  姜哲带着从模拟影像中得到的体会,把影像中的塑造过程,与眼前的石膏像对应重合,寻找重要的线与结构。

  他每画一笔铅笔线条,都会停顿思考后,才会画出下一笔。

  在起稿阶段,很多人的画看起来差不多。

  姜哲的画面上,只有十几条长短不一的线,似乎并不出众,但每一笔都是有自己的考虑。

  这些线条除了再现形象的作用之外,也记录着他的感受,甚至有一些线条,在当下看起有些不对,或不应该出现。但这些线条在刻画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才会真正展现出作用。

  一个小时过去,姜哲在纸上画出一个隐约的轮廓。

  他后退两步,观察画面,同时也在调整情绪。全身心的投入作画,还要体会把握美感,对人的负担不小。如果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对健康不利。

  他放下画笔,让自己的大脑放松。

  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已经开始动笔。所以,他在走动时,尽量不发出声音。

  姜哲依次看过已经动笔的同学的画。有人画的慢,也有人画的很快,无论快慢,造型基本没出大问题。在了解过同学们的水平后,他走到画室外,站在走廊上,透过窗户,举目远眺,放松眼睛和心灵。

  画室里,也有同学开始相互观摩。

  因为知道姜哲是本专业的第一名,很多同学都想看他的画。

  不管心里怎么想,在看到姜哲的画上只有十几根线条,甚至有几根线条不知道什么作用之后,同学们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有人把疑惑压在心底,不用声色的去看其他人的作品;有人心直口快,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一位名叫郑文峰的同学,向熟悉的同学询问:“你看,姜哲画这几根线,是干什么的?感觉不对吧?”

  被询问的人摇头:“不知道,可能,他有自己的考虑。”

  郑文峰说道:“我没看出他的画,比我们的画好呢?而且,你不觉得有几笔画的,有点儿着急吗?”

  被问的人答道:“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

  旁边一位叫做欧小林的同学说道:“有些人适合画短些作品,几个小时内就能画出特别棒的画面效果,一旦让他画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作品,就不知道该往哪里深入。”

  “对,有这个现象。”郑文峰说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