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引人注意的作品,献爱心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四上午,油画专业的画室里,每个学生都在全神贯注的作画。

  今天的素描专业课的第三天,班里很多同学开始大面积的铺调子。

  铅笔划过纸面、擦笔甚至手指擦过纸面的声音,混成一片,让画室的艺术气息中,多了一分特殊旋律。

  姜哲站在画架前,手腕轻轻用力,让铅笔在纸上留下一道的线条。

  这条线融入一组线条中。一组又一组的线条,以特殊韵律逐渐扩展,变成或虚或实的结构,恰好表现出形象或动势。

  今天,他刚开始作画的时候,因为作品尺幅的原因,运用新的刻画手法还有些生疏。随着不断调整,他慢慢习惯使用大师的笔法,来描绘结构。

  他画完几组线条,停笔观察石膏像,等到看明白、想清楚之后,才会继续画。

  经过最近几天的研究,姜哲对大卫雕像的头部结构十分熟悉,如今在作画时重新观察,是为了把握美感。

  他作画时,喜欢先想明白再动笔,杜绝犹豫和含糊的地方,尽量避免错误。因此,在用笔速度不快的情况下,也能稳步推进塑造形象的步骤。

  姜哲的塑造方法中,既没有那种狂风骤雨式的涂抹,也没有过度彰显个性的线条。他不急不慢的实践着最近几天的学习成果。

  大约画了一小时,他觉得精力不如刚才,便停笔略作休息。

  他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去观赏班里其他人的作品。

  看过所有作品后,他发现大部分同学在铺色调的时候,能够做到细致刻画,但在习惯的作用下,不知不觉的延续以前的画法,从有意识的改变,慢慢回到画像的状态。

  当然,也有少部分悟性好,有毅力的同学,能主动的处理形体。

  其中,付敏和牟星的作品最好。

  付敏已经开始刻画石膏像的五官。她用刚劲有力的线条,组成大大小小的块面,用块面归纳形象,强化明暗效果。这种造型方法,让形象更加结实。

  牟星已经开始使用擦笔,让石膏像面部结构的衔接更加柔和。他在使用擦笔时非常谨慎,没有让画面出现油腻的问题。

  班级其他同学也会在休息的时候,观摩班里的优秀作品。他们嘴上不说什么,但是一些出众的作品,还是会收到更多的关注。

  姜哲的作品属于进度较慢的作品。

  他在起稿时过于严谨,对有些线条的处理不被外人理解,但是,今天,他的作品让大家耳目一新。

  有规律、有韧性的线条,经常在大师的作品上见出现,很少有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姜哲则更近一步,把大师的技法,用在刻画石膏像上。

  有人欣赏,就有人不喜欢。

  不管别人怎么看,姜哲很肯定自己的方向没错。

  无论是他临摹的素描范作,还是大卫雕像,都出自米开朗基罗。两者一脉相承,自己用的方法,应该更契合大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