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5章 ,任务的真正含义,新收获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骂人,看到姜哲正坐在车上,隔着玻璃向自己挥手。

  他脸立刻浮现笑容,与姜哲挥手告别。

  直到看不见车子,左右无人时,他啐了一口唾沫。

  艺术学院负责带队的老师,通知参展的师生,画展开幕当天,所有人都要到场。

  因为很多学生还不是会员,所以只能来充当观众,协会会员可能要参加会议。

  姜哲跟着师生们回到学校,没有回宿舍,直接赶回自己的画室,准备作业——评论文章。

  他已经想好论文的切入点,从马奈的一幅作品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已经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在纸上写好提纲,便开始动笔。

  因为习惯问题,他喜欢在纸上书写,然后再输入电脑。

  姜哲拿着一支钢笔,在纸上写下了第一行字:

  女神游乐场的吧台,是马奈在1882年创作的作品,也是这位大画家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

  在这位画家弥留之际,观众才看到这幅作品。

  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站在吧台前的侍女,也许是疲惫或者其他原因,让她的眼神空洞。

  侍女的背后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出酒吧热闹的场景和空间,以及纸醉金迷的气氛。

  整幅画的气氛和画面中心的侍女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主要人物的特殊。

  姜哲在简单描述作品之后,便把文章转向自己的关注点,画家对于细节的描绘,其手法与审美的关系。

  他详细列举画面上的几个细节。例如,酒瓶,玻璃盘中的水果以及镜子中的一些人物。笔触时而简约概括,时而细腻,并不一味追求流利,在像与不像之间,点到为止,让观看者获得放松和透气的感觉。

  他对吧台上酒瓶和玻璃杯的细节,进行分析,画家是如何用小笔触描写玻璃杯的透明和酒瓶的色彩以及反光。这些手法让物品看起来格外真实和立体。

  姜哲分析的第二个细节是画面侍女的面部描绘方法。侍女的面部,几乎看不到传统的边缘线,而是用简单的笔法,蘸着比肤色略重的色彩,轻轻扫出来的;眼睛也是寥寥几笔,点上了高光就能传神。

  他在纸上写道,这样的画法,似乎漫不经心,但是细细品味,每一笔似乎都很到位。

  这就是画家把控细节的能力,这种方法与罩染技法的写实不同,相同的是,画出生动真实的感受。这样的细节非常鲜活,能够让观者沉浸其中。

  姜哲分析完细节,开始论述观点。马奈虽然被称为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的作品始终和印象派画家有区别,依然重视对于现实的表达,对形体的塑造严谨。他吸收印象派对于色彩的发展,但没有沉浸于色彩的表达。

  画家娴熟的直接画法和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属于现实主义向印象派主义过渡的画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