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热闹,素描头像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印在一张纸条上:

  默写一张青年男子头像。

  要求:3/4侧面,短发,戴眼镜。卷面上不得出现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记号。

  纸张尺寸:8开。

  时间:150分钟。

  老师发放纸张。

  纸张的右上角,印着需要填写信息的空格。

  学生填好个人信息之后,按照印好的折现,将信息栏折叠,由监考老师完成封闭。

  姜哲做准备工作时候,已经在思考。

  他对于今天的考题,已经有所准备。

  默写测试,原本是考察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把握,但是,也有很大的漏洞。

  很多学生可能不会画素描,但能硬背几张不同年龄性别的头像范画,就可以应对这类默写的考试。

  当然,偶尔碰到那种出题比较偏的默写也会抓瞎。

  比如,这个短发和戴眼镜的要求。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造型能力,就不会变通。

  姜哲画素描没问题,又认真临摹过鲁本斯和尼古拉费欣的素描肖像,所以很快想好表现内容。

  尼古拉费欣的素描肖像中,有几个青年头像,略作改变就能切合要求。

  姜哲拿起一支4B铅笔,开始起稿。

  他选择的是顺光角度的头像。在起稿阶段,就着力调整头部和肩部的关系,三庭五眼的比例透视。其中的关系变化非常微妙,是头像能否生动的关键要素,有很多世界名画可以做参考。

  大多数考生作品,在起稿阶段可能看不出差距,但越深入刻画,起稿阶段的作用就越明显。等后面再发现问题,很难改动。

  考场非常安静,只能听见众多铅笔划过画纸的沙沙声。

  姜哲用一个半小时,将头像完成大半,开始调整头发的虚实,接着画出眼镜,调整镜片的质感。

  这时,画面基本完成,最后一步就是收拾画面。

  调整收拾画面,是非常考验才气的步骤,一张画总能找出还不完善的地方,什么时候停止,就需要画家的判断。

  画画的人经过长时间创作,往往会失掉部分最初的感受。这时候要迅速恢复最初的美感。

  另外,考场作画和个人创作还有不同。

  考生的作品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视觉冲击。有的地方需要减弱虚化,有的地方需要强调增加,不能一概而论。

  姜哲不能站起来走动,只好把画板尽量放远一点儿,观察,调整。反复几次之后,觉得效果不错,拿起橡皮,把画面弄脏的地方,慢慢擦干净。

  最后,向画面喷洒定画液。

  搞定。

  他看看手表,还有十五分钟,正好让定画液干燥。

  姜哲在等待的时间里,悄悄观察周围的考生,这一组15个人当中,居然有两个考生的画,高度雷同。明显是临摹的同一张范画。两人背的还特别准确。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判定,就看阅卷老师是否严格。如果不严格,也就放过去了,如果特别严格,这种雷同的画,会被第一批淘汰。

  陈嫣坐在姜哲右手边。

  以前,她觉得姜哲做设计很棒。今天第一次看到姜哲画素描,立刻被惊艳到。

  这张素描头像的造型准确生动,明暗层次丰富,铅笔有序的笔触,恰到好处的表现面部结构与光景的效果。

  她对比自己的画,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不过,再看看其他人的画,信心满满。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

  谢谢大家的支持。

  求追读。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