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 64 章_小绣娘在八零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知道玉绣阁。

  哪时候人们的思想,大部分都觉得,只要是上过电视的,就应该会很好,于是,玉绣阁上了一个新台阶,就连外国,也有了订单。

  有了名气,苏满满再接再厉,用公司贷款,在全国各个省份都设了分店,生意蒸蒸日上。

  这个时候,苏满满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而更加严重把控质量,如此,玉绣阁的衣服,质量好,样式好,价格即使普通人民也承受得起,玉绣阁自然更加出名了。

  至于刺绣,因为手工太慢,苏满满只能一直定制,这时候衣服最火的样式其实是国外如香港,英美衣服。

  苏满满从中吸取经验,中西合璧,定制出的衣服,既漂亮,又带有国家特色,许多人都喜欢上了。

  又过了两年,公司发展已经差不多了,苏满满就先稳着了,一口气也不能吃成个胖子,再继续像前几年的话,对公司有害无利,总不能只顾前,不顾尾。

  而这几年,孟向怀也没闲着。

  他又给公司舔了新的路子,那就是搞房地产。

  当初,孟向怀在首都买了两套房子,结果没到两年,价格就翻了一倍。

  孟向怀见识到了房地产的利润,动了心思,就把自己的资金投了进去。

  孟向怀也不是盲目的投,他事先就请了专业人士,设计好看的户型,还有位置,也选在了人流量大,交通方便的地方。

  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孟向怀花了大笔的钱买了地,又花了大笔的钱,和和气气的请走了拆迁户。

  期间,各种材料质量他都严格把关,等房子建成,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房子好,房子很快就卖完了。

  这一次,孟向怀的身价直接翻了三倍,尝到了甜头,孟向怀再接再厉,继续买地皮,建房子,彻底成了一个房地产商人,后来身价更是排上了全国前几。

  觉得钱赚的差不多了,孟向怀和苏满满的脚步慢了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

  赵舒年纪已经大了,年纪的时候她拼命干活,伤了身体,现在三天两头就生病。

  原本繁忙的儿子媳妇现在每天都陪着她,她苍老的脸上笑容都多了许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次清明,正好苏满满和孟向怀都有空,赵舒就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回老家扫墓。

  朝阳公社现在已经是朝阳镇了,和前些年比起来,朝阳镇变化很大。

  脚下的路已经从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的房子大部分都变成了砖瓦房,远处五层楼的学校里面尽是欢声笑语,这些都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带来的。

  路和学校是苏满满和孟向怀出钱建的,村民们有的在孟向怀的公司工作,有的在苏满满的公司工作,每个月都有收入,日子自然好了。

  不仅如此,孟向怀和苏满满还在镇上县城建了孤儿院,养老院,免费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老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