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0184章 弄巧成拙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来到御阶下侍里的郎官身旁。

  “若朕未记错,张侍郎家中,便于新丰?”

  听闻刘弘突兀的话语,御阶下持戟而立的郎官稍一愣,旋即喜出望外的跪倒在地:“臣不过秩六百石之侍郎,陛下竟···”

  稍抬起手,止住了张姓侍郎的感恩戴德,刘弘便回过身,面向殿内面色晦暗,隐隐期待的望向周勃的众人:“前时关中粮价鼎沸,然朝中贵勋多有不敏。”

  说着,刘弘侧目瞥向张侍郎,目光中稍带着鼓舞道:“就请张侍郎为朝堂卿公,言明粮价鼎沸,于民苦难者何吧。”

  言罢,刘弘便缓缓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张侍郎描绘出那幅刘弘意料之内的凄惨画面。

  “臣蒙陛下不弃,自北军捡拔入宫,以为侍中,月俸粟米五十石,以供家中长亲、妻儿生度。”

  “去岁秋九月,太皇太后驾崩,关中粮价自八十五钱涨至百三十钱,彼时,臣尚乐于俸禄之米粮,可易钱者甚多也。”

  “及至今岁冬十二月,米石四百五十钱,臣亦曾思卖粮牟利,以补贴家用。”

  “然臣自有俸禄以为生,乡邻宗亲却皆躬耕之农户,家中无有余财;臣唯借粮与乡党,以为救济。”

  “臣俸五十石,然乡党数百户;便只得变卖家中细软,以石四百五十钱买粮,借与乡党宗亲,以渡此灾祸。

  “幸陛下念生民疾苦,以少府售平价粮于东市,方使臣之乡邻免遭饥殍;然经此一事,臣之家祡亦散尽大半,乡党宗亲饥亡者,不下百人之数···”

  随着张侍郎将家乡的状况一句句摆在朝堂之上,殿内众人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数百户的乡村,便有上百人死于一次‘小小’的粮价波动!

  这着实让殿内人杰大吃了一惊!

  但想起以后,不能拿着俸禄/封国租税去赚钱,众人心中都纠结起来。

  看着这一切,刘弘这一整天都未曾美丽过的心情,稍稍有了些起色——还会左右为难,比起后世眼睛都不眨,就将农民开除出‘人’的贵族阶级,已经不错了。

  当然,对于张侍郎的哀苦,刘弘也是听一半信一半。

  ——什么借粮救济、散尽家财,怕不是粮食折钱,九进十三出?

  至于几百户人家的村子死了上百人,这就更是满满的玄幻气息了——超过百分之十的死亡率?

  还是在关中?

  这要是真的,那刘弘此时就不应该在朝堂上角力,而是应该躲在太庙,寄希望于起义军放自己一命!

  真相,只怕是这位张侍郎的家族,以借粮为由,将农户们逼得卖田卖房,卖儿卖女,以为奴隶···

  无论古今,华夏大地的土地兼并,不外乎都是这个模式。

  但对此,刘弘此时已经顾不上管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和蓄奴之风,绝对不是一两条法令可以做到的。

  历史上,王莽尝试过遏制蓄奴,就给汉室续了两百年命···

  在刘弘看来,土地兼并和蓄奴之事,完全没有必要像王莽那样,跟既得利益集团硬刚。

  归根结底,土地兼并和蓄奴成风得先决条件,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将土地甚至自己卖出去。

  从这个结果倒推,那就不难得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了——只要保证百姓能保障生活,不需要将土地卖出,其实就可以避免土地兼并!

  如果农户不愿意卖,那地主豪强自也是不敢强逼——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可是汉室雷打不动的法律准则。

  不过说着容易,真要做到‘所有农民都不需要为了生活售卖土地’,那难度简直不亚于消灭匈奴。

  这件事,很有可能耗费刘弘整个皇帝生涯,甚至还要由刘弘的后代子孙接力,才有那么一点实现的可能性。

  就目前而言,对于地方豪强势力的遏制措施,也只能先拿陵邑制度,来暂时维持住‘无百口之户、四世之家’的局面。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