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57章 车骑之令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渠,也因建造者郑国之功,被秦始皇命名为:郑国渠。

  一条宽不过几十米,长不过一百多公里的水渠,在后世人看来只是一条‘县乡’乃至于‘村’级的工程,就连水利一词都沾不上边。

  但在那个科技、技术落后,资源仍旧匮乏的时代,一条这样的渠道,却足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这就像后世,某个国家为了让邻国没空侵略自己,就诱惑其研究蘑菇···

  邻国疲弱是疲弱了,但蘑菇研究出来的那一天,这个国家就可以洗洗睡了。

  郑国渠通,本就肥沃的关中大地产出更甚不说,还瞬间多出了数十万亩良田;恰逢此时,关东列国又开始学起楚国的屈、景、昭三家,纷纷加剧了对平民阶级的剥削。

  在压迫最严重的楚国,甚至出现了百姓耕作一年,结果收获的粮食,还不够缴纳税赋的情况!

  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灭六国者,非秦也;乃六国自身也。

  一边是穷凶极恶,恨不得将农税提到‘田亩产出的百分之一百二’的关东列国;另一边是‘求贤若渴’,准备好田亩土地乃至于房屋,恨不得跪着求关东百姓入关中安家的秦国。

  ‘用脚投票’一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或许就是此时。

  无数百姓抛家舍业,不惜放弃在故土那点可怜的基业,举家迁入关中,以为秦民。

  郑国渠通,土地肥沃,新多出的田亩也有人耕种;秦国大约两成的农税,一年所得几乎能与六国农产之和相媲美!

  到这里,秦统一天下之势,实际上已不可阻挡。

  有了富足的粮米,东出灭国,就被已加冠亲政的秦王嬴政提上了日程。

  先灭韩,后亡赵;待魏王假面缚衔璧,献魏国域堪于秦将王贲之手时,三晋之地,已尽落于秦国之手。

  ‘近攻’的三家扫灭,剩下三家‘远交’的国家,也就被秦列入了征讨名单之内。

  三晋之地正于函谷关外,粮草运输并不算吃力——从函谷关一出,基本就是战争前线。

  而远在辽东的燕,山东的齐,以及荆地的楚,无一不距函谷数以千里;而秦都咸阳,距离函谷关也不下千里之遥。

  若从咸阳往这些地方运粮,粮道太远、运输太吃力不说,沿途损耗也十分庞大。

  六国皆在,函谷关还属秦过的‘边界’;三晋一下,函谷关就算是秦国的‘腹地’了。

  出于这个原因,秦王嬴政才决定:在函谷关外不远处的荥阳建立一座粮仓,以供给大军灭燕、齐、楚三国。

  后燕丹刺秦,燕亡;楚内乱不休,楚亡;齐国更是以一种十分意呆利的方式,成为了关东六国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而那座被秦始皇建立于函谷关外的粮仓,自此成为了关中-关东两片土地的粮食调节阀。

  关东粮食不够,就从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