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75章 正副丞相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都会被修理师傅们当做‘啥也不懂的门外汉’。

  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垂拱而治圣天子’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

  ——你安心做你的老板得了!

  反正机器咋修、咋运转你都不懂,放给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来负责就可以了!

  如果是个机器,作为天子的刘弘自然可以大手一挥,安心的做甩手掌柜,坐等机器产出受益即可。

  但如果是一个政权,刘弘就不可能放有‘专业人士’去捣鼓了。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不管我懂不懂,这都是我的机器!

  你再怎么专业,你也只是我雇佣来的打工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在华夏隐晦的文化底蕴背景,尤其是汉官刚烈之风愈烈的现在,话不能说这么直白。

  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人做缓冲,来缓解刘弘这个大老板,跟三公九卿这些修理工们的矛盾了。

  在后世,这样的群体被称为秘书,或者助理。

  而在刘弘看来,这样的人,大小长短正合适,刚好就是尚书令!

  例如,老板想要改变机器运转的程序,如果直接去找修理工,很可能得到一个‘你不懂就别bb’的下场。

  但要是派秘书去,效果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道理:当刘弘对朝堂运转的某一部分不满意,如果直接去找三公九卿商议,那即便刘弘具备穿越者的宽阔视野,也免不了要被认为‘外行指导内行’。

  但尚书令,或者说尚书台的存在,就可以将这种矛盾无线淡化。

  比如说,刘弘想要在内史属衙进行改革,要是直接大咧咧开口,那必然会被喷的满脸唾沫。

  找秦牧、汲忡这样的托,一次两次没什么,次数多了,也早晚会被朝臣看透。

  这种时候,如果是尚书台出来建议,刘弘再顺势扔给朝堂,事情就简单多了。

  ——啊~这个,尚书令觉得吧,你们这搞得有点问题,朕也不知道是啥问题,要不,你们自己个儿说说?

  这样一来,朝臣根本顾不上怨刘弘,而是要好好琢磨这个问题:我有问题?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即便真的有怨恨,也必然都被尚书令吸引大半。

  说白了:让贾谊去做尚书令,顺便提高尚书台的政治地位,其实就是刘弘找了个可反复使用的背锅侠。

  至于为什么刚‘认识’,就要把贾谊往死里坑,就是刘弘另外一层考量了。

  作为百年、甚至千年难出的旷世之才,此时的贾谊,还是有些太过于年轻了。

  对于贾谊,刘弘地期望是非常高的——好好雕琢一番,贾谊的下限也起码是两个萧何加一个张良!

  但这样一个人,在历史上却沦落到抑郁而终的下场;汉室非但没能因贾谊而得到升华,反而因贾谊的不得志,逐渐演变出‘不够老就不靠谱’的畸形人才观。

  而贾谊在历史上沦落到那般天地的原因,济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