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14章 起陵建邑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汉室初,这个解释也有一个标准模板:某郡某县某某氏扬名天下,达天子圣听;今陛下之陵已起,陵邑已建,特迁地方豪门望族至陵邑,替天子守灵!

  就是说:你们家很不错啊~天子都很认可,现在天子死后的地儿要定了,给你们一个机会,去皇陵脚下给天子首领,那你们就是忠臣了。

  什么,不去?

  ——给天子守灵都不愿意,必然都是乱臣贼子,统统斩首!

  只凭借这样一个简单地逻辑陷阱,汉室就将华夏数千年封建时代不能解决的地方势力,给活生生逼成了韭菜。

  那是长一茬就割一茬,割了一茬,没几年又长一茬。

  地方豪强狼狈的模样,像极了后世种草特斯拉的小可爱们。

  而面对这种‘务必自愿’的举族迁徙,地方豪强们往往是毫无办法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汉室的大环境,与后世最大的一处不同:汉室初,是没有‘世家’这个概念的。

  很简单的道理:真正有传承的家族,几乎全都在秦统一天下、秦末战火,楚汉争霸等发生在短短几十年内的大规模战争,给清洗的一干二净。

  而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华夏大地还曾经历一段长达上百年的诸侯纷争时代:春秋战国。

  在这样一段跨越世纪的战争年代,能顺利活下来,并保留家族传承的,几乎不可能是大家族。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期间,‘兵’和‘匪’,实质上并不是两种生物。

  再怎么正义的军队,在那个时代,也都会通过‘攻下某城,宰大户犒劳将士’来激发士卒的战斗意志。

  再加上汉室初,作为执政学派的黄老学,极其推崇‘y一夫五口治百田’的小农经济,以及小政府政体,就使得汉室初,很难有‘豪门望族’生存的土壤。

  而汉室唯一可能属于‘豪门’的阵营,便是以开国功臣为主体的彻侯勋贵们了。

  可汉室的开国勋贵,相较于后世也同样特殊——汉初的勋臣,除了一个躲进大山里修仙的留侯张良之外,很少有人愿意偏安一隅。

  就连开国时将军都算不上的申屠嘉,都在历史上的文帝一朝官至丞相,就足以看出这一点——汉初的勋贵,普遍都是有政治抱负的。

  这样的一个群体,根本不可能甘心在封地欺男霸女,而是会像现在的彻侯勋贵们一样,无所不用其极的留在长安,只求九卿出缺之时,自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原本的历史上,文帝刘恒在陈平病逝之后,就是以‘彻侯勋臣多眷恋长安,丞相(周勃)为百官之首,当为天下先’为名,借口让周勃给百官起个表率作用,把周勃赶回了封地。

  可即便如此,文帝朝的勋贵彻侯们也丝毫没有离开长安的打算;从周勃离开长安之后,第二个离开长安,回到封地的彻侯,还是十几年后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