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7章 仁君未报头先白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奋的不仅是藏书园的张池,还有南城十一座私塾的师生,以及那些孩子的父母。

  不过他们不是从上司那里获得的,而是从告示上。

  没错!

  这三十万两银子的去处,皇帝命人写了告示贴出来!

  既然是要杀人诛心,那就做绝,弄得满城皆知,天下皆知!

  要是搁朱厚照刚穿越那会儿,肯定还会有些酸儒说什么不够端庄,于理不合,或是有损朝廷威严,说到底还不就有些贪官自己担心自己会有同样的下场吗?

  朱厚照才不怕揭露这些丑事,好在经过这么几年整顿,京师官场风气正常不少。

  很多愿意做事的人,通过各种渠道慢慢冒出了头,就像周铮,哪怕朱厚照不认识他,但是他还可以通过顾人仪。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现在京师里,好些官小权大,或是身处热门衙门的人都和明面上的那些皇帝宠臣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尽管还有害群之马,但风气改善,却也不是假话。

  这三十万两银子,在书院、藏书园、私塾这些地方,都是奔着读书人去的,士人之间自然一欢腾。

  李梦阳在大庭广众之下仰天大笑,私塾的先生们大多也都是举人,看了告示以后个个都拍手击额,连连叫好。

  “贪官的赃银我还是第一次花,可得试试是什么个滋味!哈哈哈!”

  十万两银子,几十个教谕而已,除去那些给二百多孩子加餐的银子,剩余的估计每个人都得有个几两。

  差不多是举人小半年的凛粮了。

  不过边上看热闹的一个商贩却说出了更有见识的话,

  “银子倒还是次要,关键在于皇上能记着私塾的师生,这才不容易!”

  “是了,是了。不然这银子为什么不给旁人?”

  啊,这么一说还真是。

  几名私塾教谕立马倍觉荣耀。

  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等到他们三五人寻个酒楼吃饭时,那以往认识他们的店小二都不一样了,一张脸上洋溢着小脸,手中抹布把板凳擦了又擦,“几位老爷快里面坐,今儿吃点什么?”

  京师南城呢,大多数是穷苦百姓,之所以官方营造私塾也是考虑他们生活穷困,说白了就是为穷人建的私塾,给教谕的薪俸同样不高。

  所以说去这个地方谋生活的人那也是透露着一股子寒酸劲。

  大部分就是考科举考了好多次一直都考不上,精气神没了,家底儿也没了。

  但一夜之间,现在皇上关注到他们了。

  坐下之后,就有老先生忍不住流下泪水,分外遗憾的念起了范仲淹的名句,“仁君未报头先白,故老相看眼倍青。可怜我等年老体衰,再无少年了,唉!”

  “仁君未报头先白、仁君未报头先白……”同桌之人一直重复他的话,语气之中真是无限感伤。

  看得边上的店小二直挠脑袋,这特么的,是他脑子不好还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