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15章 安灞阳茂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便源自于:一百亩田地的产出,在保证一家五口的吃穿用度,缴纳国家要求的税赋,以及各种日常支出的同时,还能稍剩下一些,以做备用。

  也就是说,一户有五口人的农户家庭,至少要有一百亩的田地,才能保证其生存环境处在安全线以上;除非发生意外导致巨大的支出,否则就不太容易破产。

  即便是按‘吃八成饱,穿七成暖’的人类生存最低要求来算,一户有五口人的人家,也起码要有五十亩田,才能保证饿不死。

  五十亩地,产出粮米一百五十石左右,其中一百二十石作为口粮,十二石作为农税,八石作为口赋,剩下的十石,就是用来穿衣取暖了。

  如今天下三百余万户人,要想让他们家家户户都拥有一百亩田地,就需要至少三万万亩农田。

  而实际状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汉室可耕作土地面积,才刚刚从汉初的一万万七千万亩,增长到了二万万亩。

  更让刘弘感到沉重的是:在天下二万万可耕作田亩当中,还有将近十分之一的部分,在彻侯勋贵手中!

  ——汉初彻侯百四十五,即便按人均食邑千户来计算,那也是将近一千五百亩的田地!

  按照‘三百余万户,一万万八千余万亩田’来计算,平均每户田亩不过六十亩。

  也就是说,如今汉室每一个农户家庭,其拥有的土地面积,理论上都仅仅比‘每户五十亩’的最低标准高出十亩!

  六十亩地,年产粟米不过百八十石,去掉口粮、税赋、穿衣等刚需,剩下的可支配部分,竟只剩下四十石,合钱不过三千钱!

  一家五口每年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居然只有三千钱,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信号:如今的汉室,还处于一个相当贫穷的地步。

  为了缓解这个状况,并让汉室尽快走上富强之路,刘弘不可谓不努力。

  ——先是粮食保护价政策,给农民的收入上了一个安全锁,以保证情况不会更糟糕。

  之后的宿麦播种,更是在缓解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同时,让农民收入肉眼可见的翻了一番!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那汉室即便富裕起来,也很难让国家吃到红利——相较于坐拥百亩田的农户,无疑是那些手中动辄数十顷田亩的豪强富户,更容易吃到时代的红利。

  等时间久了,即便百姓一点点富裕起来,其收入增长也很容易就会被通货膨胀所抵消,反观地方豪强,倒是会实打实的‘身家暴涨’。

  而刘弘之所以敢推行这种‘农户可能会小赚,但豪强绝对暴富’的系列措施,便是因为陵邑制度的存在,让刘弘的顾虑,在汉室永远不可能发生。

  ——刘弘不敢保证,土地兼并在汉室不存在;但刘弘绝对敢拍着胸脯说:只要陵邑制度一直存在,土地兼并就永远

  请收藏:https://m.dnet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